杨继东:深化国企改革,建立中长期考核机制,探索“一企一策”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一系列要求。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如何保证监管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
“首先我们要明确监督的目标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杨继东向澎湃新闻分析,过去更多强调国资国企的经济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但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越发受到重视。
他进一步解释:“核心功能包括维护国家安全、引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服务民生等内容,这意味着发展目标发生了变化,也对监管提出了一个新挑战,即如何评价其核心功能的完成程度。”
他提到,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针对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就愈发成熟,相应的监管体系也能健康有序运行,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但现在,如何评价国企的核心功能成为难题。如在维护国家安全、科技创新、专利投入、社会效益等方面,现有的评价指标难以界定。因此,社会各界需共同思考,如何设立新的指标,以更好地进行监管。
同时,杨继东认为,现代新国企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涉及监管问题,也涉及主管部门的协调和考核机制。
就协调性而言,杨继东表示,要实现现代新国企的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发改、财政、税收乃至银行系统等多部门的协调工作。
关于考核机制,他认为,现代新国企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创新,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但如何创新仍是国企面临的难题。其中,考核问题是关键,目前更偏向短期考核,如年度指标完成程度。然而,建立中长期考核机制是必要的,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实施。
创新,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值得关注的是,《决定》中提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
对此,杨继东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加注重原始创新,这也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息息相关。
“我们急需实现从0到1的颠覆性、革命性创新。”杨继东说,“过去,我们在系统式或组合式的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缺乏从0到1的突破。因此,强调原始创新,必须实现革命性技术突破,以适应大国竞争的需要。”
他特别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原始创新至关重要。在这过程中,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金、人才、科技、理论等优势进行原始创新,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布局未来产业。
以上海为例,杨继东认为,上海在金融、创新、区域一体化方面优势明显,可以通过投资运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上述优势与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合,为实现原始创新提供助力。
《决定》中还提出,“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
对于这一要求,杨继东分析,国有企业的规模、数量和行业分布都是大而广的。明晰国有企业类型和定位,可以更好发挥不同企业的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从分类来看,杨继东认为,在当前时期,国有企业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与消费类似,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强,国企在不同领域、行业和发展阶段的需求也会不同。
“因为有了差异化发展的需求,评估也要差异化。”杨继东表示,这就要求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不同功能作用,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探索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当前的分类为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未来可能会有更加精细化的分类。”杨继东认为,从功能定位来看,中央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在科技创新和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地方国企数量众多,种类繁杂,更多涉及竞争性领域,需要实现保值增值。
另外,他也提到,同一家国企内部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层级,以企业集团为例,集团总部可能更偏重于战略性,越往下具体的任务就会越强。换言之,企业层级越低,其精细化分类程度就会越高。
澎湃新闻注意到,《决定》中还提到,“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对此,杨继东告诉澎湃新闻,“我们现在进一步强调把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进行分开管理,也就是更加强调实际管理和资产运营。”
就运营而言,他表示,国有企业不应仅做投资而忽视经营。在稳定宏观经济、维护国家安全、应急管理、公益服务等许多领域,国有企业需实际运营,这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
“像北京奥运会的很多保障是由国企提供的。这样的重大公益服务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就要具备相应的运营能力。如果只控股投资,未必能做到。”杨继东举例道。
就资本投资而言,杨继东认为,国企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资本”,“许多国有企业投资民营企业后,尽管在较短周期内的实际经营业绩不错,但可能未达到预设目标,便退出投资,缺乏长期持有的耐心。”
“尤其现在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杨继东认为,增加国有企业的“耐心资本”,有助于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同发展,助力中小企业成长,从而完善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期待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在内的国有投资能更有耐心一些。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