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凯: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22

特色产业集群作为特定产业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集中布局,其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理论上,集群能够促进深度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促进知识传播与创新、成本共担、供应链优化及劳动匹配,体现集聚效应;实践中,集群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品牌效应,并能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服务获取效率,并促进数字化转型。

发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水平,强化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平衡区域差异。中国的实践表明,通过特色集群发展,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资源、服务、能力限制问题,促进其“专精特新”转型,在促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方面效果明显。结合市场与政府力量的特色产业集群将促进制造业多样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汇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同时,集群发展中需注意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产学研结合创新及提高县域集群吸引力等问题,确保特色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

一、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优势与实践好处

特色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在一定地域内的聚合。集群发展在理论上至少有五点优势:一是能够形成更深度的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专业化分工本身也会推动技术创新;二是能够有效互相学习新知识,比如最新产品前沿动态,从而把握创新方向;三是能够共享一些公共品,降低成本;四是能够更贴近供应商或客户;五是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企业和工人匹配。这些在经济学理论中被称为集聚效应,是市场自发形成集聚发展的原因。

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发展还能给中小企业带来众多实践好处。第一是品牌效应,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众多问题。比如客户更容易找到集群企业的产品,消费者更认可集群品牌的商品质量,金融投资者聚焦产业集群能更容易找到投资标的,科研机构的研发产品可以方便寻找生产企业对接,专业的劳动者更有针对性地寻找求职目标企业,企业也就更容易找到外部合适的工人。第二是能更高效率获得服务,包括政府政策服务。集群往往有专业化公司服务所有企业,能够更专业且成本更低地对接外部资源,提高标准化服务,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化。为集群服务的公司对接政府更简单,可以方便传达政策,对接政策支持,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化服务推进上起到更大作用。

二、发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目的

一是总体上“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尤其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家在多次规划或重大战略中提及产业集群发展,比如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实现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二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对于单个企业,工信部已经出台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办法,比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等培育办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更多的是从产业链完善视角出发。在集群内部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能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力,促进双循环发展。推动企业间链式合作而非高烈度竞争,也能提高企业效益。

三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能有效缓解区域差距、城市行政等级差距,促进协调共享社会建设。实践证明特色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够发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用。

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中国实践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突出的现象是数量多而平均质量仍有较多提升空间,创新动力和能力较弱,同质竞争严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专精特新”,但中小企业面临资源不足、服务不足、能力不足的内外部困境,使得抗风险能力和发展质量不高。在这个背景下,发展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是解决之道,通过转型升级、分工配合、创新发展等不仅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由于后发优势和政府力量,我国政府选拔、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能够发挥较好作用,尤其对助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等具有外部性特征的场景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工信部已经公布共计2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2024年两会“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将在现有2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再度扩容,在2024年再新增100个集群。这超出了此前工信部计划的“十四五”期间认定2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目标,也凸显了国家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视。

从已有申报特色产业集群要求看,国家要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在县级区划范围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符合高质量发展特征。关于主导产业优势、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开放合作、治理和服务能力六个方面均有明确指标,培育方向也是向这六个方向发力。从已入选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看,集群汇集了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或单项冠军等企业。同时,集群内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较强,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提高整体竞争力。集群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较好,基本是当地支柱产业。集群的治理和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集聚发展显著促进了集群的数字化程度。当前我国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有华为、腾讯、移动、联通等各类型市场主体,共同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生态。而大型数字科技公司针对集群企业更容易低成本进行数字化服务,并通过网络外部性发挥更大作用,比如,腾讯的企业微信为深圳电子元器件贸易集群有效率交易提供了重要工具。集聚发展模式还会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区域品牌。集聚品牌化发展模式可以减轻单个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和推广上的资金投入,提升区域内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形象价值,并且提升区域投资吸引力,为当地百姓增收、人口就业、产业振兴带来动能。进一步发挥区域品牌地标效应,还能反向促进区域特色塑造、文化内涵提升,培育长期软实力和创新灵感。

可以预见的是,“市场+政府”共同推动的特色产业集群将带动我国制造业呈现百花齐放局面,通过政策针对性供给,市场资源汇聚,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同时,通过进一步梯度培育的引导作用,以及地区间差异化竞争,将有更多地区出现更多高质量产业集群,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政策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引规律

从产品附加值、企业发展速度、市场占有率提高等指标看,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不一。有几点规律需要注意,并作为政策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引。

第一是很多集群虽然形成了特色产业,但是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门槛低、互相模仿严重,使得集群整体规模虽大,但企业附加值较低。比如小商品城、箱包基地等集群。这种情况往往是缺少引领性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分工,“竞争”取代了“竞合”,虽然有集聚效应的各种好处,但效益仍然较低。

第二是由于缺少产学研结合推动的深度创新而缺乏持续效益。有些集群可形成高校科研院所背景的研究者与生产型企业结合创业模式,能落地有效创新,形成了大类共性但具有差异化的百花齐放创新局面,竞争力很强。典型的有生命科技园和信息科技园。

第三是远离一线城市的集群如县域集群,整体来看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背后原因是缺少高素质人才,风险资本也相对少向这些地区投放。

在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这几个规律以使集群在推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一是要培育集群内龙头企业,这能更多促进“竞合”分工。二是要推动产学研结合,这要改革现有科研系统激励机制、推动研究和市场更多结合,推动建设更多研发型企业。三是推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县域经济也要对人才、企业有吸引力,特别是在当下集群加速向县域转移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