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改革信息月报(2023年第1期 总第1期)
发布时间:2023.06.28
目 录


【改革动态】
1.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2.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增至28家


【媒体聚焦】

1.张国清: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2.你好,C919!
3.国资委举办首届“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
4.央企自主创新铸造中国智造品牌:核电、高铁、争气机


【典型案例】

1.有序推进联合重组,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专业化整合的中国宝武实践
2.深圳国资推进三化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
3.陕西迈出煤炭产业“数智化”新步伐
4.加速绿色转型 天津泰达股份交出亮眼成绩单
5.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如何“混”与“合”?——基于中国联通与云南白药的双案例研究


【学者观点】

1.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论坛(第7期):《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
2.李三希 武玙璠:不断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3.张霖琳等:因“类”制宜?国企高管职业前景评估下的投资选择
4.张春霖:国有企业的全球图景——各国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规模和行业分布



【改革动态】


1.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2023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完善国有经济安全责任、质量结构、资产和企业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会议指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内容节选自《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守正创新真抓实干 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来源:新华社2023年4月21日电)。


2. 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增至28家
国企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迎来扩围。2023年4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在原有11家示范企业基础上,将中国电科、中国石化等10家中央企业,上海汽车、安徽海螺等7家地方国有企业纳入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范围,至此,28家企业成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生”。
2018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选取航空、能源、投资建设等领域的11家中央企业,深入推进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此后,中国明确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示范企业围绕产品、品牌、创新和治理展开探索。 本次入围的10家中央企业分别为:中国电科、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华能、中国一汽、中国远洋海运、中粮集团、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建材;7家地方国有企业为:上海汽车、安徽海螺、深圳投控、潍柴控股、京东方、万华化学、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是综合实力强、社会影响力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在规模体量、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品牌运营、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的竞争优势。”翁杰明此前在“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推进会”上表示。“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中,必须始终将科技攻关放在最重要位置。”翁杰明强调,示范企业要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容错、创新绩效评估、科研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机制,鼓励薪酬分配向科研骨干人员倾斜,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内容节选自《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推进会》,来源:国资小新)。


【媒体聚焦】


1.张国清: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4月17日出席中央企业2023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签订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国资央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张国清指出,国资央企在新征程上肩负新的使命责任,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战略导向,强化内在、长期价值导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更多突破。要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效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更好保障能源资源安全。要切实端稳主业饭碗,坚持专业化发展,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保证(内容节选自《张国清在中央企业2023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签订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来源:新华社2023年4月17日电)。


2. 你好,C919!
2023年5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顺利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成功完成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C919投入商用,对整个中国的制造业,从原材料研发,到设计生产、市场运营,将产生两个重大“作用”:一是产业链龙头的“带动作用”,二是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目前,C919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这必将带动我国航材、航电、航发、制造、设计、营销、售后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行业的崛起。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魏应彪说,商飞已具备批量化生产C919的能力,未来将达到30—50架的年产能力。正在进行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革新,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把控能力。围绕C919的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成果,已经在安排当中。C919为新技术提供着新应用场景,也将催生更加高效、科学的研制方法和试验方法。C919首航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航空制造业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上取得时代性成果(内容节选自《你好,C919》,来源:新华社)。


3. 国资委举办首届“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
2023年5月28日,国资委举办首届“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出席论坛并致辞。赵世堂表示,国资央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前瞻布局、加力技术攻关、加速资源集聚、加大政策支持,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赵世堂指出,中央企业要突出创新引领、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突出基础前沿、打造高质量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要突出开放共享、深化高层次的全球创新合作,以高水平合作带动高水平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技术挑战。论坛上,24家中国企业首次共同发布“加强基础研究全球合作 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书,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基础研究合作,更好服务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司局负责同志,36家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参加论坛。(内容节选自《国资委举办首届“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来源:国资小新)。


4.央企自主创新铸造中国智造品牌:核电、高铁、争气机

2023年4月18日至21日,由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中国智造品牌行”首场活动走进中核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兵器装备集团、中国中车集团。

核电站“中枢神经”中国造,“龙鳞”闪耀“国家名片”。核电站的“中枢神经”是核电安全级DCS系统,是保障核反应堆及人员安全的重要系统,安全等级高、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严格。2013年,中核集团所属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简称核动力院)自筹经费启动“龙鳞”系统研发,于2018年完成了核心技术攻关,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级DCS“龙鳞”系统问世,至此,“龙鳞”系统在软件和系统集成方面实现了100%国产化。2022年12月,“龙鳞”系统在漳州1号机组成功供货,核动力院具备了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安全级DCS的供货能力。两个五年的接力跨越,为“龙鳞”系统在民用核安全级DCS工程开启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方案”摘取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争气机”动力澎湃破解“脖子”难题。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工业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研发难度极大。因其是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装备,我国燃气轮机产业链始终面临被国外“卡脖子”的风险。东方电气集团自2009年开始,率先在国内开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研制。今年3月上旬,被誉为中国“争气机”的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商业示范机组,在广东清远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空白。3月下旬,第二台G50燃机在四川德阳点火一次成功,正式进入整套机组调试阶段,G50燃机在商业化运行方面更进一步。中国自主燃气轮机产业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清洁能源领域有了自主可控全链条式的“中国方案”。
“智慧大脑”聚焦工业场景智能应用,“数字化工程”推动汽车制造智能升级。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兵器装备集团专业从事汽车传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2020年8月,青山工业自主开发的液压模块实现产业化,实现自制降本50%以上,成为国内第一个自主拥有这项技术的车企,守卫了产业链安全,也彻底打破外企长期价格垄断的局面。青山工业聚焦工业场景智能应用,完成对143家供应商的订单交付、入厂验收质量、供应商问题整改进度等信息的统一监控跟踪。实现供应商预约准时率提升约 50%,库存降低约 20%。在青山工业的车间内,实现DCT产线自动化率67%,新能源产线自动化率45%,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和传输率100%。
高铁领跑“中国速度”,国家队引领轨道交通装备智造时代。中车株机是中国中车旗下核心子公司,近年来,推出了100余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品,成功搭建自动驾驶地铁车辆等产品平台;下线了全球最大功率“神24”电力机车、可实现30秒充电的低地板超级电容有轨电车、“零排放”的氢能源调车机车等等;形成了从1.0到2.0再到3.0版磁浮列车的更新迭代。中车株机也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产品和服务出口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六大洲全覆盖。在墨西哥,通过本地化项目运营为当地创造约1400个直接岗位和700个间接岗位,降低地铁运营综合能耗35%;在马来西亚,当地把80%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订单交给了株机公司(内容节选自《央企自主创新铸造中国智造品牌:核电、高铁、争气机……》,来源:国资小新)。


【改革案例】


1.有序推进联合重组,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专业化整合的中国宝武实践
2019年以来,中国宝武稳步推进联合重组及专业化整合,取得一系列成果。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优化业务布局,中国宝武有效提高了被重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多方共赢,促进了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稳步推进联合重组及专业化整合,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联合重组工作有序推进,中国宝武体量越来越大,向着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2022年,中国宝武实现钢产量1.32亿吨,营业收入达1.16万亿元,成为我国钢铁行业首个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的企业,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首次挺进前50,排名第四十四位。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认为,中国宝武在重组整合过程中,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有效提高了被重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促进了整个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内容节选自《有序推进联合重组,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专业化整合的中国宝武实践》,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5月08日10版)。


2. 深圳国资推进三化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国资委加快推进监管理念、重点、方式、导向等全方位转变,不断强化“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秉持“市场化出资人和有效有为监管者”理念,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大力推动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有力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圳构建有效有为国资监管运营体系、打造阳光采购智慧监督平台等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首次突破5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利润总额、上缴税收超千亿元。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机构中,总资产居第4位,利润总额居第2位。
突出专业化监管,提高国资监管效率效能。聚焦国资委职责使命,大力强化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监管。突出体系化监管,提升国资监管系统性协同性。坚决落实构建监管大格局要求,持续完善“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监管体系。突出法治化监管,坚持以法治思维行权履职。立足深圳“法治城市示范”战略定位,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完善国资监管,深化法治国企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切实提升国资监管效能。通过构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国资监管运营体系,有力推动深圳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内容节选自《深圳国资推进三化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3. 陕西迈出煤炭产业“数智化”新步伐
拥有360多处煤矿、产能达8亿多吨的陕西,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特别是2020年国家出台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以来,陕西结合实际,更大力度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陕西依托科教优势,成立陕西省煤矿安全研究院,加强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在煤矿顶板及冲击地压、水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持续加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创新动力。
陕西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率先起步,以点带面,领跑、推动全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在陕西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名单的15处煤矿中,7处为陕煤集团所属,并且这7处均已建成,通过了国家验收。陕煤集团是陕西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最早发起者。2018年,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全覆盖的矿区。自此,陕煤集团遵循“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思路,累计投入百亿元,挂牌成立国家级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煤矿安全智能开采重点实验室以及7个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科研攻关,持续对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进行探索、创新、实践,高标准打造“5G 智慧矿区”(内容节选自《陕西迈出煤炭产业“数智化”新步伐》,来源:陕西省国资委)。


4. 加速绿色转型 天津泰达股份交出亮眼成绩单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天津泰达股份争做主力军。日前,泰达股份《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新鲜出炉,这也是泰达股份发布的首份ESG报告。报告显示,泰达股份正加速绿色转型,在聚焦生态环保主业基础上,逐渐明确“大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方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双碳”成绩单。
截至2022年年底,泰达股份共有生态环保项目26个、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规模12410吨/日、绿色上网电量超13.7亿千万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6.5亿千万时、二氧化碳减排量超97.3万吨。创新研发PLA熔喷可降解材料、木浆多纤混喷新材料,60天降解率达到95.2%。
泰达股份旗下泰达环保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之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卫生填埋、餐厨、污泥处理和生物质能发电等资源循环利用相关业务更加成熟。2022年,泰达环保中标贵州思南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投产山东昌邑项目,积极推进拓展生物质、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危废处置项目,同时大力推进“西进战略”,已实现9省15市全国产业布局。
旗下另一劲旅泰达洁净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熔喷无纺布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水平一直行业领先。2022年,泰达洁净在可降解材料研发制造领域进一步突破,技术储备实现新的提升;拥有8条熔喷生产线,高性能熔喷材料扩能项目加速推进。2021年12月,泰达洁净作为熔喷行业代表,被工信部评选为“国家绿色工厂示范企业”;2022年1月,泰达洁净成功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名单。
泰达环保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双碳”联合研发中心,在烟气净化、碳捕捉、碳中和等技术领域开展合作;与天津商业大学合作,在固废处理高端设备领域共同申报课题。2018年泰达环保加入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21年加入天津市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同年,进一步研发二氧化碳捕集技术、SCR 烟气脱硝技术、实现烟气超低排放。
泰达洁净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落地“泰达新材料研究院”,在高端新材料,如木浆熔喷、绿色可降解材料、静电纺丝、高温过滤等技术和产品领域开展合作。其间,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泰达洁净参与编制了多个国家及团体标准,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连续实现技术突破(内容节选自《加速绿色转型 天津泰达股份交出亮眼成绩单》,来源:天津市国资委)。


5. 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如何“混”与“合”?——基于中国联通与云南白药的双案例研究
引进战略投资者是新时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混合所有制的相关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探索,对于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如何混合,才能实现价值共创的问题仍缺乏系统性阐释。基于对中国联通和云南白药混改实践的深度探索,本文将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的混合分解为权力维度的“混”,以及资源与治理维度的“合”。 通过在数据、文献与理论之间的反复对接和迭代分析,本文尝试构建了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混”与“合”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的混合过程涌现出了两种模式:一是国民共享,即国有主导的权力平衡与“治理优化+资源协同”的战略组合相匹配;二是国民共治,即民营主导的权力平衡与“治理重构+资源重配”的战略组合相匹配。本文为理解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的混合过程提供了系统性理论框架,治理建构差异的发现有助于丰富代理理论,资源整合不同的提出有助于拓展资源基础理论,同时也挑战了混合所有制实践强调“改”而忽视“合”的传统认知(内容节选自《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如何“混”与“合”?——基于中国联通与云南白药的双案例研究》,来源:《管理世界》2022年第10期)。


【学者观点】


1.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论坛(第7期):《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
2023年3月30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报告发布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并进行了同步直播。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陈伟凯,发布题为《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既是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的载体。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历史使命。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是对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中现实问题的回应,反映了以“外部边界明晰化”和“内部关系民主化”的矛盾运动为主线的理论逻辑。历史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新时期国有企业要在外部边界明晰化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内部关系民主化,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上起带头模范作用,率先打破“逐底竞争”的困局,带动整体分配状况的改善。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和使用机制,加快构建设普惠型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逐步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济民主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在明确利益边界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分享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背景,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内涵。第二部分介绍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历史进程。其中,理论逻辑可以归结为“外部边界明晰化”和“内部关系民主化”的矛盾运动,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以改造内部关系为主导的探索阶段(1949年至1978年)、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渡阶段(1978年至1992年)、以明晰外部关系为主导的改革阶段(1992年至2012年)和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阶段(2012年以来)。第三部分介绍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尚无法从理论上清晰的论述要素市场化配置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存在分配关系和劳动关系恶化的现象进一步向国有企业、国有部门蔓延,表现为高管薪酬不合理问题和劳务派遣及劳务外包不规范问题。第四部分提出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的未来关注方向。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7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韩文龙认为,对国有企业利益调整和分配问题的讨论,应该落脚到讨论如何动态地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包括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国有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关系等方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吕汉阳认为,关于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研究应该放在国资国企整体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对于改革路线的讨论需要权衡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与政治责任,当前的研究重点应该瞄准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涉及人事、薪酬和劳动三项内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乔晓楠赞同将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放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看待的观点,并提出要充分考虑分配制度改革与其他领域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协同关系。此外,他认为可以结合员工岗位差异、员工发展阶段差异、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和国别差异等多个角度来考虑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先军认为从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和理论逻辑与国有企业改革是一脉相承的。为了丰富对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面临问题和对策建议的研究,需要做到现实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冯志轩提出“外部边界明晰化”和“内部关系民主化”的矛盾运动关系,与国有企业身处利润引导型还是工资引导型的宏观经济增长体制有关,而这种宏观增长体制又受到国家外部经济环境与内部经济发展目标的影响(内容节选自《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


2. 李三希 武玙璠:不断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快速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数据安全是保障数据要素资产有序开发利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强化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随着数据价值的日益凸显,私人信息泄露进而威胁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等数据安全事件的发生更加频繁,带动了全球范围内对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重视程度的快速提升。相关数据安全产业可以借此机会主动开发定制化的个人数据安全防护产品等,充分保护个人、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数据权益。数据安全企业也应着重优化发展数据识别、数据脱敏等数据加工技术,从而更好满足对海量消费者个人数据的开发利用需求。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不断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数据安全法指出,拥有数据或处理数据的企业需要对其收集产生的数据和数据安全负责,这使得数据安全服务相关需求迅速上升。数据安全企业可以借此机遇积极拓展产业合作渠道,与数据处理者强化交流合作,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同时深度分析工业、电信、交通、金融、卫生健康、知识产权等领域数据处理者的合规与保护需求,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色需求的精细化、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积极开发适用性产品或解决方案。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近年来,数据资产正逐渐演变成国家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关键数据资产的泄露甚至可能造成重大国家安全事故。应当加快建设包含预防、发现、消除泄密隐患为主的数据安全体系;对于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等涉及国家关键数据和包含数据跨境流动业务的企业加强监管和安全审查;确保以政务数据为代表的公共数据能够在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的前提下,实现安全、高效的开发利用,让数据更好地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内容节选自《不断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02月16日02版)。


3. 张霖琳等:因“类”制宜?国企高管职业前景评估下的投资选择
代理人如何行动影响绩效评估结果与奖励政策,是职业关注激励研究的焦点。本文以中国国企内部劳动力市场为例,探讨不同职业前景下国企高管的投资选择。结果发现,国企高管投资决策存在“择机而为”特征。晋升前景好的国企高管,为强化优势,下期增加投资意愿更强,但侧重内生且短期低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方式。任职预期会负向调节这一行为。且在政府股东话语权强的国企,结果更显著。考虑外部经济、政治环境变化,结论一致。本文还兼具现实启发:第一,因“类”制宜,精准激励。这里的“类”,不仅考虑国有企业层面的战略属性、功能定位与行业特征差异,还应考虑国有企业高管层面的差异,包括国企高管的来源、社会身份特征、任职方式等。第二,创新国企高管考核与激励机制,做好五方面平衡:短期绩效指标与长期发展目标;考核指标的时间窗口与国企高管的职业发展诉求;货币薪酬激励与职业发展激励;国企高管的进入与退出;国企高管团队内部公平性与差异性。在国企分类分层监管改革框架下,公益类、特殊商业类与一般商业类国企中,国企高管群体构成更加多元,进一步凸显用人机制与薪酬分配方案匹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三,加固国企合规管理,化解经营风险。(内容节选自《因“类”制宜?国企高管职业前景评估下的投资选择》,来源:《经济学(季刊)》2023年第3期)。


4. 张春霖:国有企业的全球图景——各国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规模和行业分布
世界银行(私营部门发展)前主任专家张春霖发表题为《国有企业的全球图景——各国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规模和行业分布》的文章,从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占经济比重、国有企业占各行业比重和国有资本的行业分布三个方面描绘了国有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概况。研究发现:近年来,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很多研究都确认国有企业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中继续扮演着合理而重要的角色,无论从地理区域还是从发展水平来看,都是如此。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轮私有化浪潮,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于当今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如此,依据有限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在多数国家的经济中已经不再是收入和就业创造的主体,而且其规模、行业分布和所扮演的角色有很大差异。
国有企业不是一个中国现象,但中国无论就国有企业的规模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国有企业在2019年全球GDP中占有4.5%的份额,而俄罗斯、塞尔维亚、越南和印度的国有企业加在一起的份额不足1%。虽然没有数据,但其他国家的份额应该更低。就国有企业的角色而言,多数发达国家和很多转轨国家的国有资本配置的优先领域是公共服务,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则以绝对优势控制着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虽然如此,中国的独特性也不是无限的。在另外一些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别也没有那么大。例如,就国有企业在产出和就业中的比重而言,中国和其他大型转轨经济体很接近;国有企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也与印度和俄罗斯相当(内容节选自《国有企业的全球图景:各国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规模和行业分布》,来源:《比较》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