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改革信息月报(2023年第3期总第3期)
发布时间:2023.08.10

目 录


【改革动态】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2. 2022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公布


【媒体聚焦】

1.跟随总书记,走进国家电网南瑞集团

2.张国清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围绕国之所需,聚焦重点攻坚,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3.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专项行动,央企聚焦15个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典型案例】

1.国企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和优秀品牌故事“双百榜”公布

2.安徽国资国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贡献“柱石”力量

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和公司治理——基于招商局集团的案例分析


【学者观点】

1.刘瑞明:ChatGPT或引发消费变革,将打破传统就业格局

2.赖烽辉 李善民:共同股东网络与国有企业创新知识溢出——基于国有企业考核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

3.路风: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

4.葛晶 李翠妮:信贷扩张、逆向选择与企业杠杆率分化


【改革动态】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要锚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要把推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作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逐步建立激发创新活力、知识价值导向、管理规范有效、保障激励兼顾的薪酬制度,进一步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创造活力。要围绕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目标,针对油气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油气行业上、中、下游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稳定可靠供应。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要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深化贸易投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市场准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综合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紧健全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开放监管能力和水平。要把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紧密衔接起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会议强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农村改革的部署,要着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要把顶层设计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善于发现和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对探索创新中遇到困难的要及时给予支持。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有力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坚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优化完善调控方式,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创造条件。要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要把稳工作节奏,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调整优化政策举措。

会议强调,开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要根据薪酬管理需要和实际,优化和规范分配制度,树立正确分配导向,坚持人才为本,突出创新优先,坚持薪酬分配要同绩效紧密挂钩,向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向从事基础学科教学和基础前沿研究、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要加强薪酬管理监督,确保把国家的钱用在人才激励和事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分领域监管和跨领域协同监管,规范油气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要深化油气储备体制改革,发挥好储备的应急和调节能力。

会议强调,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推动有效市场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做好电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内容节选自《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来源: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2. 2022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公布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2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委务会议审议通过。A级企业共有49家。

自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经营业绩考核以来,共有8家企业连续19个年度获得A级企业,他们分别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招商局集团。

A级企业名单如下:

1.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6.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9.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0.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1.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2.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3.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14.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6.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7.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18.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9.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20.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21.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22.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2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4.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5.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6.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27.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8.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29.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0.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31.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32.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33.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34.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35.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36.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37.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38.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39.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40.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41.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42.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43.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4.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4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46.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

47.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8.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9.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内容节选自《2022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媒体聚焦】


1. 跟随总书记,走进国家电网南瑞集团

据新华社报道,7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听取南京市打造智能电网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情况介绍,察看企业自主可控技术产品展示。在企业智能制造生产区,习近平详细了解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服务电网安全、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等情况。他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离开企业时,习近平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说,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能源互联网领域高科技企业,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践行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畅通“科研立项—技术开发—成果复用—市场推广”全链条展开周密布局、长期探索,取得并推广应用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具体实践中,持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力科技创新策源地积累了雄厚科技资源、积蓄了强大科研力量。(内容节选自《跟随总书记,走进国家电网南瑞集团》,来源:国资小新)


2.张国清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围绕国之所需,聚焦重点攻坚,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1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李强总理要求,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切实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张国清强调,要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国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促进国企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国企在能源、资源、粮食等重点领域布局,更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要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企提升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要全面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完善党领导国企的制度机制,加强国企领导人员队伍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内容节选自《张国清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围绕国之所需 聚焦重点攻坚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来源: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3. 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专项行动,央企聚焦15个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记者近日获悉:国务院国资委正在部署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立足国资央企特色,充分发挥连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营主体的独特优势,拿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资央企解决方案”。中央企业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坚持长期主义、稳定投入,边发展、边突破、边布局,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加大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抓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内容节选自《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专项行动 央企聚焦15个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源:人民日报北京7月24日电)


【典型案例】


1. 国企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和优秀品牌故事“双百榜”公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部署要求,指导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提高品牌建设工作水平,讲好品牌故事,国务院国资委于2023年2月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实践案例和品牌故事征集工作。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积极组织、踊跃参与,共报送了586个品牌建设实践案例、777个品牌故事作品。经评审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遴选出具有良好示范效应和学习借鉴意义的100个典型案例和100个优秀品牌故事。

遴选出的典型案例分为战略引导、工作体系等15个方面,优秀品牌故事分为微电影、短视频、图画3种类型,是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国有企业从自身面临问题和现实需求出发,在探索推进品牌建设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和特色做法,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创建卓著品牌中的责任担当与不懈追求,彰显了国有企业的品牌理念和价值主张。(内容节选自《国企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和优秀品牌故事“双百榜”公布》,来源: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


2. 安徽国资国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贡献“柱石”力量

安徽省国有企业发挥产业、资本、资源等优势,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奋力打造汽车“首位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创新引领,整车龙头加快转型。7月初,江淮汽车在合肥举行新车型的安徽区域上市活动。作为江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品牌首款产品,该车型的推出,体现江汽以全新品牌战略为引领,对技术平台、产品路线等进行全方位重塑,加快向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转型。在国内汽车厂家中,江汽集团属于最早一批开启电动汽车产业化研发的整车企业。经过长期耕耘,建立起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历经九代技术、四代产品,形成具有相当实力的电动车技术平台,在电池热管理、本质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重要核心技术突破。轻型商用车领域,江淮汽车以“纯电+插电混”双重技术路线为驱动,首发量产的骏铃聚宝盆混动轻卡成为行业第一个油电混合动力轻卡的应用化车型。重型商用车领域,形成纯电、混动、燃料电池并举的产品布局。乘用车领域,规划构建覆盖中小型到中大型、经济型到中高端的布局。自主研发的蜂窝电池技术应用于超过20万辆新能源车,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00亿公里。通过与大众、蔚来的合作,江淮汽车发挥本土企业的重要支点作用,有效助力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大引强。今年4月,“大众安徽智慧物流”项目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样车正式交付,开启国内首个城市公开道路示范运行。另一家本土车企奇瑞集团,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加码”。上半年,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741429辆,同比增长56%,创下历史半年度销量新高。与销量持续快速增长相应的是奇瑞集团密集发布新战略、新品牌、新技术。奇瑞集团在4月发布新能源战略,宣告旗下各品牌全面新能源化,走混动、增程、纯电、氢能等多条技术路线并举之路。到2024年,奇瑞集团将推出超过20款全新混动车型。自主创新才能构建企业长远发展的“护城河”。根据奇瑞集团去年9月发布的“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5年内企业将投入巨资用于核心技术研发,聚力“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银河生态”四大核心领域,全力攻克平台架构、三电、智能驾驶、智云平台、生态伙伴等15项技术难题。整车企业在技术攻关、品牌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将有力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壮大。
健全配套设施,打造充换电“一张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市场驱动阶段,销量突飞猛进,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但另一方面,补能焦虑也仍然令不少潜在用户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犹豫不决。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要求加快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坚持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充分发挥省充换电基础设施监管服务平台和充换电公司作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充换电基础设施”。作为省级国有能源资本投资平台,安徽省能源集团在综合能源服务和充换电行业已经提前布局并形成一定基础和能力,将积极发挥省级平台、国有资本的引领和杠杆作用,创新投资、建设、运营、合作模式,努力在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建设中打主力、当先锋。目前,安徽省能源集团正在组建省级充换电平台公司,与国家电网、省产业基金、整车制造企业沟通协调,打造专业、规范、领先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选择长丰县率先开展全县充换电一体化建设,力争9月底实现乡镇覆盖,年底实现县有港、乡有站、村有桩,争创省内全覆盖第一县。同时,安徽省能源集团还启动充换电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平台具有监管、政策、运营、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即将上线运营。当前正加快进行数据接入,加快形成一键找桩、一键充电、一键支付的智能化充电助手功能,提供便捷高效的应用服务。与市区日常出行相比,高速出行场景下的充换电服务,更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所关注。安徽交控集团加大高速公路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属在营的118对服务区建成充电桩1160个、换电站19座,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对于在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将从设计源头抓起,按不低于停车位总数50%比例配建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接口。智能网联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下半场”,是产业竞争的必争之地。安徽交控集团全力推进宁芜(南京—芜湖)智慧高速、合宁(合肥—南京)高速长三角“Z”字型智慧公路试点路段建设,预计年内建成宁芜智慧高速,基本实现主动式安全预警、伴随式信息服务、准全天候安全通行、可视化智能管控等功能,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落地应用。

发挥撬动作用,展现国有资本担当。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整车制造的投资额巨大,回报周期长,风险较高。在安徽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国有资本发挥了关键作用。“以投带引”招引蔚来落户,是安徽省招商引资的经典案例。安徽省投资集团和合肥市建投集团等省市国资平台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对龙头企业注入巨资,既是对安徽省产业发展战略的坚决贯彻,更是在行业处于迷茫期时提振了市场信心。近年来,安徽省投资集团通过下属省高新投公司、铁路基金公司先后设立多只股权投资基金,“以投带引”赋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徽省高新投公司旗下的新兴产业基金设立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合肥)股权投资基金,安徽省三重一创基金设立金通新能源汽车一期基金和二期基金,3只专项基金联合其他子基金和母基金直投,累计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23家,投资金额超71亿元,助力11家企业上市。铁路基金公司作为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实际管理人,联合安庆、滁州等多地出资人联合发起设立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传统燃油车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布局,推动纯电动车企业快速提升规模,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布局安徽,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该基金将重点投向全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控系统、驱动电机、环境感知、执行系统、人机交互、地图导航、汽车芯片、整车集成与共性零部件等领域的子基金,目前已顺利完成首个项目投放。国控集团是安徽省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企业,其管理的多只基金,也在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力度。国控集团增动能基金联合江淮汽车组建规模5亿元的国江未来产业基金,依托江淮汽车产业链“链主”优势,探索“产业+资本”运作模式。省混改基金联合蔚来汽车组建规模15亿元的国控蔚来基金,重点围绕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方向开展投资,支持蔚来汽车在多要素融合、补能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据了解,国控基金群各类子基金已促成20余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在安徽投资落地,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贡献了国资国企力量。(内容节选自《安徽国资国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贡献“柱石”力量》,来源:安徽省国资委)


【学者观点】


1. 刘瑞明:ChatGPT或引发消费变革,将打破传统就业格局

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经济的逐步复苏,人们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有所增加。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逐渐复苏,促进了消费的增长。人们对品质、创新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高端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逐渐被释放,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上升。农产品消费、农村电商等领域持续增长,为国内消费市场注入新动力。绿色、低碳、环保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绿色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上半年消费市场稳步复苏,一方面是疫情因素淡去,另一方面是我国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在减税降费政策方面,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部分行业延续税费优惠措施,如延续电动汽车减免购置税政策,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减税措施,以及社保费率下调等措施。在促进汽车、旅游等行业消费拉动作用方面,积极推动汽车下乡政策,鼓励农村地区购买汽车,适度放宽二手车限购政策。推动旅游业复苏,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人们增加旅游消费,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提升消费者信心。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消费发展。支持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然而,今年上半年,需求收缩的压力仍然突出。为何消费增长的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对经济前景更加谨慎。这三个因素互相关联,当就业出现下行压力将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进而让更多人对未来保持谨慎观望态度,最终降低了消费意愿,导致需求收缩。因此,促进消费在长期内保持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善整个经济的结构,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企业的投资意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进而让人们对未来保持乐观预期,最终增强整个社会的消费意愿,推动消费稳步增长。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ChatGPT正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对于消费者有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它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从短期来看,ChatGPT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消费的结构和消费的方式,它更多的是通过行业的变革、就业的影响、收入的影响、人群的分布的影响,从而去最终影响到我们的消费。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ChatGPT通过底层的经济运行的逻辑的变革,行业的变革,使得经济运行中的就业收入这样的一些人群的分布受到影响,从而使得我们消费在长期的趋势上产生变化。第三个特征是,它的影响不是细微的,而是深远的。ChatGPT会影响到整个经济运行的逻辑,会颠覆掉一部分行业,也会影响到很多行业的运行逻辑和就业的收入的分布。(内容节选自《ChatGPT或引发消费变革,将打破传统就业格局》,来源:中宏网 2023年7月12日)


2. 赖烽辉 李善民:共同股东网络与国有企业创新知识溢出——基于国有企业考核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

国有企业是创新的国家队,依托国有企业在基础创新领域的持续投入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创新溢出正外部性,是发挥其创新引领功能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并非以孤立个体单独存在,而是以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构成相互依存、合理分工的有机整体。其中,股权网络的形成是企业间产生经济利益关联的重要标志。在过去20年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的股权联结是中国经济体中股权网络规模扩张的重要驱动因素。股权网络是否促进了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创新知识溢出,以及溢出促进程度有多大?

基于国有企业EVA考核政策作为其创新水平的外生冲击,本文研究发现,共同股东网络可发挥知识溢出“内部化”机制,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知识溢出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产出。经济意义上,国有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每提升1单位,共同股东网络将至少促进其带动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数量提升0.036单位。共同股东网络对知识溢出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技术相似度和地理临近度更高时更加明显。

异质性分析表明,影响共同股东网络对国有企业知识溢出促进作用的关键是民营企业自身知识吸收能力的强弱。对于不同出口导向程度的民营企业而言,共同股东网络均能较好地促进知识溢出提升其创新产出,但对于出口导向程度高的民营企业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这表明,共同股东网络促进了国有企业在“外循环”和“内循环”两个层面发挥对民营企业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进一步分析表明,共同股东网络促进了民营企业加大对国有企业专利的引用概率和频率,表明以专利引用为特征的知识流动是共同股东网络促进国有企业知识溢出的重要表现形式。此外,对不同性质共同股东的作用进行分解发现,国有共同股东在促进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创新知识溢出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而非国有共同股东的作用则并不明显。

最后,本文还发现,共同股东网络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知识溢出提升了民营企业发明专利后续被引用的概率和频率,表明其创新质量得以提升。同时,本文根据民营企业受到的溢出暴露程度高低构造买入—卖出投资组合,发现该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无论是经Fama-French三因子、五因子模型还是Carhart四因子模型进行调整,均存在显著的超额回报率。这表明,共同股东网络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知识溢出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股票市场回报。(内容节选自《共同股东网络与国有企业创新知识溢出——基于国有企业考核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来源:《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


3. 路风: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

高铁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的一项伟大成就。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研究已经指出了高铁成功的各种可能原因,包括政府主导或政策的引导(张维克,2010;Sun,2015)、技术战略的选择(林善波,2011;冯灵、余翔,2015)、激励机制的形成(吕铁、贺俊,2017)、基础研究的加强(程鹏等,2011)和合作网络的建立(林晓言等,2017)等,但很少有文献把这些因素或变量置于高铁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去分析其作用机制,而是直接用来解释总体结果。这样的解释既无法得到经验证据的验证,也使决定中国高铁发展成功的关键变量继续保持模糊状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走上自主开发道路和形成以高铁替代传统铁路的“方针”是成就中国高铁的两个直接因素或变量,但它们不是在起点上被政策设计出来的,而是被若干种力量在一个连原铁道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3年撤销,以下简称为铁道部)也被迫改变初衷的实际过程中所塑造出来的。因此,中国高铁成功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其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而在于使这些做法发生变化的力量。换句话说,中国高铁成功之谜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为什么会这样做。

本文揭示出在解释中国高铁的成功时被广泛忽略的因素——中国铁路装备工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和国家对于发动铁路激进创新的关键作用。第一,技术能力基础不仅在吸收引进技术上发挥了作用,而且也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在度过“灾变”后再次迅速进步。第二,国家才是这个“激进创新”的发动者,激进“方针”的形成有赖于决策层对于高铁建设的正面态度和信心,而来自社会舆论和国际舆论的正面反馈是影响决策层判断的重大因素,因为这种决策是政治性质的。

在跻身世界前沿之后,中国高铁能不能继续保持创新的势头?决定这个问题答案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战略、政策和体制。中国高铁未来的发展需要强化系统层次的创新,并由此形成稳定的创新边界,从而为高铁的技术发展增加竞争的驱动力。(内容节选自《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来源:《管理世界》2019年第9期)


4. 葛晶 李翠妮:信贷扩张、逆向选择与企业杠杆率分化

中国自2008年底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以来,杠杆率迅速提升。尤其是非金融部门杠杆率,超过了其他所有主要国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测算,2008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还不足100%,2015年进一步升至151.2%。然而,同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却在持续加大。那么,一个自然的疑问是,为什么中国杠杆率高企而经济增长速度却逐渐放缓?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发现当制度环境较差时,信贷扩张政策会增加软预算约束企业的经理人的投资意愿,继而催生大量需要软预算约束才能完成的项目,导致企业融资需求迅速膨胀,企业绩效水平下降,最终形成企业间的杠杆率差距和企业绩效差距。而当制度环境较好时,由于软预算约束问题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信贷扩张对企业杠杆率分化和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较小。中国国有企业由于长期承担着政策性负担,往往面临着一定的软预算约束(林毅夫和李志赟,2004),而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往往面临着硬预算约束。因此,理论模型能够有效解释中国2008年以来的杠杆率分化特征。

进一步,本文利用中国2005~2012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08年底的信贷扩张政策为外生冲击构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上述理论命题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信贷扩张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杠杆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处于金融业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的以及处于律师、会计师等市场组织服务条件较好的地区的国有企业而言,信贷扩张政策对其杠杆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与理论预期相一致。机制检验表明,相比于非国有企业,信贷扩张政策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需求和外部融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投资意愿和信贷需求变化是信贷扩张政策导致企业杠杆率分化的一个重要机制。最后,分析了信贷扩张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信贷扩张显著扩大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资产收益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且制度环境越差,这种负面影响越大。(内容节选自《信贷扩张、逆向选择与企业杠杆率分化》,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7期)